
簡 介 英文名Phytophthora blight of rice 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發生較多,發生嚴重時,病株率可達50%以上。 [為害癥狀]發病初期,葉片上產生黃白色小圓斑,后擴展成不規則水漬狀條斑,灰綠色,病斑融合后可使葉片縱卷或折倒。濕度大時病斑長出稀疏的白色霉層。最后病斑變褐,中央灰褐色,常造成稻苗中、下葉片局部枯死,嚴重時整葉或整株死亡。 [病原]草莓疫霉稻疫霉變種Phytophthora fragariae Hickm. Var. oryzo-bladis Wang et Lu.。 [侵染]病原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。第二年條件適宜時侵入為害,病斑上形成新的孢子囊,游動孢子隨水流進行傳播擴散。 [發生規律]主要在早、中稻秧苗和早稻大田前期發生,三葉期前后秧苗最易感病。發病適宜溫度16~21℃,氣溫超過25℃病害受抑。陰雨連綿有利于發病。秧田水淹或深灌有利發病。形態特征生活習性防治方法(1)農業防治:淺水勤灌,防止串灌,適當增施磷鉀肥。 (2)化學防治:秧苗三葉前后和大田發病初期,噴灑64%殺毒礬可濕性粉劑600倍液,或72.2%普力克水劑800倍液,或77%可殺得可濕性粉劑700倍液噴霧防治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