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Dasheen anthracnose 芋炭疽病是一種普通病害,發生普遍,夏秋季發病重。發病率在30%左右,嚴重時發病率達50%以上,顯著影響芋的產量。分布 各地均有分布。 [為害癥狀]主要為害葉片。下部老葉易發病,初在葉片上產生水漬狀暗綠色病斑,后逐漸變為近圓形、褐色至暗褐色病斑,四周具濕潤的變色圈;干燥條件下,病斑干縮成羊皮紙狀,易破裂,上面輪生黑色小點,即病菌分生孢子盤。球莖發病生圓形病斑,似漏斗狀深入肉質根內部,去皮后病部呈黃褐色,無臭味。 [病原]病原為辣椒刺盤孢Colletotrichum capsici (Syd.)Butler & Bisby,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在PDA上菌落白色,后變灰色。氣生菌絲淺灰色至暗灰色,培養基背面黑色。粘分生孢子團白色。剛毛很多。分生孢子梗具分枝。產孢細胞筒形,內壁芽殖產孢。分生孢子單胞無色,鐮刀形,頂端尖銳,末端鈍圓,大小(17.8~23.3)μm×(2.3~3.6)μm。附著胞多,黑褐色,橢圓形至棍棒形,大小(8.3~24)μm×(3.7~15.7)μm。 侵染循環 [侵染]病原以分生孢子附著在球莖表面或以菌絲體潛伏在球莖內越冬,也可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盤及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。條件適宜時,分生孢子借風、雨,昆蟲傳播,由傷口或從寄主表皮直接侵入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。 [發生規律](1)環境因素。氣溫25~30℃易發病,高于35℃發病少或不發病;此外,水分對該菌繁殖和傳播起有重要作用,在田間分生孢子需經雨水濺射才能分散開來,孢子在有水膜條件下萌發。生產上遇有連陰雨或多霧、重露的天氣易發病。(2)栽培因素:種植過密,灌水過度或排水不良發病重。 [防治](1)農業防治。選用無病種芋,在無病田或無病株上采種。選擇地勢平坦、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。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機肥,減少化肥施用量。發現病株應馬上拔除,集中深埋或燒毀。(2)物理防治。種芋帶菌可用58~60℃溫水浸10分鐘。(3)化學防治:①種芋帶菌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倍液浸8米in。②發病前噴30%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~500倍液,或1∶1∶160~200倍式波爾多液,或80%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800倍液,或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,或40%混殺硫懸浮劑500~600倍液。每隔7~10天防治1次,防治2~3次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