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Young soya bean Cercospora leaf spot異名毛豆蛙眼病,毛豆褐斑病,毛豆斑點病 發生較為普遍,有些田塊因病而無法用于加工的豆莢占20%~30%,重病田達到80%以上,經濟損失嚴重。 [為害癥狀]幼苗及成株均可染病。(1)幼苗:子葉上出現圓形或半圓形稍凹陷的紅褐色病斑,病情嚴重時,可導致死苗。(2)成株:葉片、莖桿、豆莢、籽粒也可發病。葉片上病斑初期為紅褐色小點,圓形,直徑為2~4毫米,以后擴展成圓形,邊緣深褐色,中央灰白色,潮濕天氣,背生灰色霉層,后期病斑相互合并成不規則狀,干燥可導致中央開裂。莖稈病斑初期為紅褐色小點,以后擴展成棱形,中央灰褐色,邊緣不明顯,后期相互合并甚至包圍整個莖稈。豆莢上病斑初期也為紅褐色小點,以后擴展為圓形,中央褐色,邊緣深褐色,后期合并成不規則狀。籽粒上病斑紅褐色稍凹陷呈圓形。 [病原]病原為大豆尾孢 Cercospora sojina Hara. ,屬半知菌亞門尾孢屬真菌。(1)形態。分生孢子為棍棒狀或圓柱形,具隔膜1~11個,無色透明,大小(24~108)μm×(3~9)μm。分生孢子梗5~12根成束從氣孔伸出,不分枝,褐色,具0~3個隔膜。(2)寄主。病原的寄主范圍窄,只能侵染栽培大豆、野生和半野生大豆。 [侵染]病原以菌絲體在毛豆種子和病殘體中過冬。以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,侵染幼苗,造成幼苗染病。以后病部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,隨著氣溫回升及再侵染的不斷進行,至5月中下旬雨季開始后,灰斑病即大面積流行。 [發生規律]秋季種植毛豆,在發生灰斑病的田塊留種,后期豆籽染病即造成種子帶病。 [防治](1)種子消毒:播種前可用50%多菌靈或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.3%~0.4%進行拌種。(2)農業防治:選用抗病品種。采用水旱輪作,避免連作。及時深翻,將地表殘株、落葉、莢皮深埋土中。合理密植,保證田間有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,增強抗病力。生長期間雨水較多,應及時排澇防漬,降低田間濕度。整畦時,每公頃施石灰600~750kg,既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質,又有土壤消毒的作用。收獲后,應及時清除殘體。(3)藥劑防治:發病初期及發病田在結莢前后,可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~1000倍液,或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~600倍液,或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~800倍液,或64%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,每公頃用藥液量750~900升。病情較重時,每隔10~15天噴1次,注意農藥輪換使用。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