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Pear tree Phomopsis twig blight異名梨樹胴枯病 梨樹干枯病是梨樹枝干的重要病害,主要為害剛定植的幼樹,造成樹勢衰弱甚至枯死。也可為害果實,造成腐爛。全國各地均有發生。 [為害癥狀](1)枝干:抽梢較遲、無力,發芽后不久,新梢出現環隘病斑,不久整個小枝干枯死亡。刮破樹皮可見病組織潰爛,呈紅褐色水漬狀,有酒糟味。幼樹樹干基部發病,潮濕時溢出黃褐色絲狀孢子角,病斑環莖一周,上部枯死。成年樹的主干和分枝受害,嚴重時樹皮于縮開裂,呈現縱向無規則裂皮。(2)葉片:葉片明顯比正常葉小,有萎蔫趨勢。有時僅發芽較晚,嚴重時葉邊緣焦枯,抽枝后發病的,表現葉色轉黃,提早落葉。(3)植株:定植不久的幼樹,多在地面以上10~30cm處發生。初期病斑長橢圓形,暗褐色;擴大后呈黑褐色,有的病斑上有不規則的輪紋。病斑下皮層呈紅褐色干腐,木質部表層呈褐色。后期病斑凹隱,上生黑色小斑點,潮濕時溢出黃褐色絲狀孢子角。若病斑環莖一周,則可致幼樹死亡。 [病原]病原為甜櫻間座殼Diaporthe eres Nitschke,屬于半知菌亞門。分生孢子器。凸透鏡形,有乳頭狀孔口,內部分多腔。分生孢子孢子器內產生2種的分生孢子。甲型分生孢子梭形成卵形,一端較窄,含有2個油球,大小(7~9)μm×(2~3)μm;乙型分生孢子細長如線形,一端彎曲成鉤狀。 為害梨、蘋果、桃、李、櫻桃等。 [侵染]病原在被害枝干上越冬。借風、雨及昆蟲傳播,雨季隨雨水沿枝下流,使枝干形成更多病斑,高濕條件下侵入的病原釋放出孢子進行再侵染。 [發生規律](1)寄主抗性:主要為害中國梨和日本梨,而西洋梨較抗病。(2)栽培因素:土壤瘠薄、地勢低洼、樹勢衰弱梨樹發病重。凍傷、環剝口等各種傷口容易引發病害,尤其是環剝口。 [防治](1)檢疫:調運苗木必須嚴格檢驗。(2)農業防治:①選用豐產優質而抗病的品種,可減少病害發生。②培育無病苗,并加強管理,冬季涂白,防止凍害及日燒;果園內不間作高桿作物。春季發芽前后要經常檢查,刮除病斑后應涂藥保護;對病重果樹,應剪除病枝干,帶出果園處理。(3)藥劑防治:梨樹發芽前噴5度石硫合劑或加入300倍五氯酚鈉,鏟除樹枝上越冬病原。②病樹刮除病部后,用30%腐爛敵30倍液消毒傷口。對成株期病斑應重刮皮并用5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 50倍液,或9281藥劑5倍液或843康復劑涂抹,開始涂藥時起沫兒,涂至不起沫兒為止。②發病初期噴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 1 500倍液,或1∶1∶200倍式波爾多液,或50%混殺硫懸浮劑 500倍液,或50%退菌特可濕性粉劑 800倍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