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Banana mosaic disease 香蕉花葉病在南美洲、菲律賓等地早有發生,其危害性不亞于束頂病。早期感病植株生長萎縮,甚至死亡。成長株感病則生長衰弱,不能結實。 [為害癥狀]葉片染病局部或全部發生斷斷續續病斑,現出長短不等的褪綠黃條紋或梭形斑。條紋始于葉緣向主脈擴展,寬約1.3mm,嚴重的致整葉呈黃綠相間花葉狀,且葉兩面可見。葉片老熟后多由黃褐色變為紫褐色,頂部葉片扭曲或束生,心葉或假莖內變黑褐色或腐爛。 [病原]病原為黃瓜花葉病毒(Cucumbe mosaic virus)的香蕉株系(CMV-B)和番茄株系(CMV-T37),另有報道香蕉可感染煙草花葉病毒香蕉株系(TMV-B)。 [侵染]初侵染源主要是病株和吸芽,帶毒吸芽可行遠距離傳播,在南方病區自然傳毒媒介主要是棉蚜和玉米蚜。土壤不傳病,但可通過汁液摩擦傳毒,潛育期12~18個月。 [發生規律](1)寄主。蕉地間種或蕉園附近種植西瓜、黃瓜、南瓜、辣椒等作物有關,給香蕉花葉心腐病提供大量的病原,會引起病毒病發生。(2)氣候因素。一般冬春暖而干旱、雨日少、日光充足、霜雪少、春雨偏遲,有利于蚜蟲繁殖,有翅蚜發生較多,傳毒快,病害發生重。春末夏初臺風雨頻繁,蕉葉機械損傷,病健株相互磨擦傳染機會多,病害重。(3)其他因素。春植蕉比夏植、秋植蕉及老蕉園發病重。病害發生與植株苗齡有一定關系;幼嫩的試管苗、補種的幼苗對該病極敏感,較高齡植株感病;吸芽苗較耐病,且病害潛育期較長。此外,蕉農不及時清除病株,有的終年留在蕉園內,增加傳染源,也加重發病。 [防治](1)檢疫:嚴格選擇無病蕉苗,大力推廣試管苗,是最重要的防治方法。必須要選擇當地無病或極少病的蕉園取苗,挖苗前,要仔細對母株進行全面檢查。但由于該病潛伏期長,有的母株及吸芽感病后還未表現癥狀,有可能挖取病苗。所以種植后,要經常檢查,一旦發現病苗或可疑病苗,應立即噴灑滅蚜藥劑,挖毀病株。(2)農業防治:蕉園及附近不宜種植黃瓜花葉病毒香蕉株系的寄主作物,尤其不能間種葫蘆科、茄科(番茄、辣椒、煙草、茄子)等作物。在蕉園里,特別是在病情較輕的蕉園,冬季時,將全園或全地區所有病株按上述方法挖毀,過一段時間后進行補植,其后如發現病株,隨時挖毀。改善肥水管理,可使病情逐年減弱,雖有個別植株感病,但不會釀成大害。反之,任其自然生長,導致肥水不足,則可引起該病大量發生。根據香蕉棉蚜、玉米蚜和桃蚜傳病的規律,及時噴藥滅殺蚜蟲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