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簡 介 英文名Strawberry bacterial wilt異名草莓莖枯病 草莓青枯病是草莓生產中尤其是育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,我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草莓栽培區均有發生。 [為害癥狀]癥狀主要危害莖部,幼苗期危害葡匐莖和根頸,初染呈鐵銹色斑點,逐漸變為褐色直至死亡。保護地栽培主要危害莖部,呈鐵銹色,逐漸向莖內擴展,先呈褐色,后變為棕色,最后變為黑色,切斷莖部能嗅到酸臭氣味。 [病原]病原為青枯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(Smith) Smith,屬細菌。菌體短桿狀,單細胞,兩端圓,大小為(0.9~2.0)μm×(0.5~0.8)μm,極生鞭毛1~3根。革蘭氏染色陰性。 青枯病菌寄主范圍廣泛,除草莓外,還為害番茄、茄子、辣椒及大豆、花生等100多種植物,以茄科作物最易感病。 [侵染]病原以孢子在土壤、草莓莖部裂縫中越冬,成為翌年侵染源。在澆水、下雨、大霧等條件下傳播,對草莓進行初侵染和不斷進行再侵染。保護地草莓則以苗期移栽攜帶病菌和其它傳播途徑引發病害。 [發生規律]適宜發病溫度為22℃以上,氣溫、濕度、地溫越高發病越嚴重。15℃以下時病菌活力逐漸下降,10℃以下時病菌處于休眠狀態,濕度小于40%不傳播。溫度越高,濕度越大,發病就越快。草莓青枯病有2個發病高峰,一是苗期,特別是在7、8月的高溫多雨季節,雨后或澆水后,發病最為嚴重。二是在保護地內,特別是在果實露白至上色期,溫度在22~28℃、濕度80%以上時,分生孢子發育快,侵染迅速。 [防治](1)農業防治:育苗前整平土地,高畦栽培。在澆水或大雨后及時排除積水,經常清除老葉、病葉和雜草,發現病株及時清除,燒掉或深埋,清除病株周圍的土壤。適當控制澆水量,經常通風換氣,連陰天也應適當短時間通氣調節。(2)藥劑防治:育苗前用20%土菌凈500倍液或99.3%高錳酸鉀1 000倍液噴灑地面。發病初期用3%廣枯靈500倍液加72%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灌根。高溫多雨季節用1∶3∶240波爾多液噴灑2~3次,每隔10~15天噴1次。保護栽培在地覆黑地膜前,用3%廣枯靈500倍液加72%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灌根。開花前用3%廣枯靈800倍液加72%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。草莓露白至上色時或在澆水前,用3%廣枯靈500倍液加72%農用鏈霉素2 000倍液灌根。
更多問題,點擊聯系我們給我們您寶貴的建議。